优化环境增强信心 让民营企业有冲劲敢创新
网文内容
提 要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增加了,民营企业才会有创新活力。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政策风向标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形成乐观良性预期,为民营企业树信心、创条件、争空间,引导企业将重心转移到公司经营、科技进步上去,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大胆尝试,积极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近日发布,围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政策措施,既回应了当前一些民营企业的诉求关切,也为未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性基础,为民营企业增添了信心。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就业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税收方面,2012年至2021年民营企业缴税占比从48%提升至59.6%。在就业方面,2012年至2022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占比从32.1%提高至48.3%。在外贸上,民营企业从2019年起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出口总值比重的50.9%。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内外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冲锋陷阵,通过科技创新取得了突出成就。数据显示,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在工业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53.1%,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61.6%,在这些领域中,民营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经济贡献。比如光伏领域的巨头隆基绿能、通威和晶科能源,是民营企业;锂电池的领头羊宁德时代,也是民营企业;新能源汽车的龙头比亚迪,也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在外界多元因素冲击行业与国际形势剧烈变化的当下,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有观点认为民营经济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和辅助力量。此次《意见》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意见》强调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以制度的形式一视同仁促进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发展,这大大提升了民营经济的社会地位。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增加了,民营企业才会有创新活力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增加了,民营企业才会有创新活力。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创新是一个主动负担风险的行为,并且愿意接受由此带来的延期支付损失,这背后就需要有未来收益的激励,意味着企业的创新行为需要建立在持久经营的预期决策框架下,而对于未来宏观形势、市场发展和自身前途的判断和信心则是这个框架成立的保证,否则企业只会更倾向于获取短时间低风险的收益,致力于赚快钱,而抛弃长线思维,社会整体的创新活力也会下降。因此,要想让民营企业发挥更突出的经济带动作用,增加信心是重中之重。
稳定的政策供给和执行力度,可以更好地引导民营企业形成良好的预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政策环境和政策执行力度,对于企业预期和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政策风向标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形成乐观良性预期,这个预期既包含了对于经济形势发展的预期,还有对于未来民营企业政策环境宽松度和支持力度的预期。《意见》出台传递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可以理解为国家为民营企业树信心、创条件、争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可以更好地引导企业树立长线思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重心转移到公司经营、科技进步上去,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大胆尝试,积极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说,制度是能够改变主体行为的。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制度,会让参与者更愿意从提升自身能力的角度出发获取相应的利益回报,而一个有失公允的市场环境,会让参与者更加关注政治关系的维系、寻租行为的便利并依赖从中得到的“特许”而获益。因此,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制度也看成某种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做好制度供给。